普安堂簡介 |
日治時期興建的普安堂位於土城祖田里,從清代開始就有先民前來開墾定居,它是土城媽祖田龍泉路最早的寺廟之一。在宗教的區分上,普安堂屬於台灣齋教,這種宗教和傳統出家的佛教不同,修行的人可以在家吃齋唸佛。普安堂的特色是民宅結合廟宇,典雅的紅磚建築映襯著青山,景色優美寧靜,是大台北地區僅存的齋教建築之一。普安堂周遭種有許多青楓,秋冬楓紅時非常美,因此「安堂秋色」為祖田八景之一。它的廟門非常有味道,過去很多古裝劇的大俠循入空門,都在此取景。
外廟門依舊古樸
普安堂的過往 |
據曾經在普安堂遊玩過,同時也是頂埔國小校友的總務處孫叔叔表示,四十幾年前的龍泉路都是石子和泥土路,並不是現在的柏油路。附近的小孩在放學或放假的時候,常常去普安堂遊玩。當時的普安堂幾乎都是由茅草和竹子搭的,只有一、兩間是由磚塊搭成的。孫叔叔說:「那裡面雖然有一些人在裡面修行,但他們卻不會干涉小孩子遊玩,那裡的庭院整修的非常乾淨整齊,而且有許多的野生百香果,可以摘下來吃,另外也有許多的動物在那邊生活,例如:猴子、松鼠、老鷹…等,旁邊就是龍泉溪,很多人會在那裡抓魚和蝦。」
被拆除的文化古蹟 |
普安堂是有歷史的建築,卻因為產權糾紛無法解決而於2014年末被拆除,現在只留下舊堂、外山門、石砌步道、石壁刻字等,我們覺得以後如果還有這種產權糾紛的話,雙方可以在能夠接受的金額範圍內,讓事情圓滿的落幕。這整件事情最令我們百思不解的就是:大人不是都說做事要用和平、理性且非暴力的方式來處理,但為什麼大人總是用暴力的方式處理事情呢?我們希望大人可以給我們一個好榜樣,不要常用強制的方式處理事情,畢竟,文化古蹟一旦消失或被破壞就無法再回復了!
內廟門依稀可見普安堂的藝術性,唯其內院已拆除。